前南峪沟域经济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 勤劳智慧的前南峪人,因地制宜,积极探索太行山片麻岩地区沟域经济发展途径,通过“由荒变绿,由绿变富,由富变美”三步曲,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“太行山道路”,被誉为“太行山最绿的地方”。


      1.打好生存仗,实现由荒变绿。前南峪全村共有385户,1322口人,人均6分田7亩山。靠山吃山,围绕山场开发做文章,是前南峪人的唯一选择。在治理荒山过程中,为实现浊水不下山、泥沙不进川的目标,前南峪人探索总结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沟域综合治理模式,即“三个三结合”:在治理方法上,采取先上后下,上下结合,先坡后沟,沟坡兼治,做到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、乔灌草结合、封(山)造(林)管(护)结合;在工程设置上,做到了坡面坑坪结合,梯壕结合,沟内塘坝与固防坝结合;在植被配置上,根据不同的自然立地条件筛选物种,做到了川道杨柳青结合,沟坡干鲜果结合,山顶松橡槐结合。


      2.念好致富经,实现由绿变富。按照“农业起步、林果致富,以农促工、以工哺农,良性互动、协调发展”的思路,前南峪围绕“资金投入、科技支撑、品种优化、设施配套”四个方面,主动寻题破题,筑就致富路。在资金投入上,先后兴办了11家企业,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,为沟域治理提供了资金保障。在科技支撑上,积极与昌黎果研所、河北农大等20多家科研单位联系,先后引进各类技术专家150多人,指导果树嫁接、培育和经济沟建设。在品种优化上,对山体土壤结构进行科学分析,对原有落后品种进行改造,淘汰经济效益不高的用材林,换种品优价高的经济林,栽植各类干鲜果树12万株。在山脚沟谷发展西洋参、红小豆等高效作物1400亩。在设施配套上,聘请省水利厅专业技术人员,为经济沟量身定做了滴灌、喷灌、管灌、微喷等设施,实现了绿色无公害现代化管理。目前,前南峪共有果树30万株,人均210株,仅果品一项年人均收入就达到6800元。同时,围绕果品深加工做文章,投资3860万元,新建了果品加工厂及冷藏库,组建志成食品有限公司,主要产品包括真空即食板栗等,年产值达到2300万元,并注册“前南峪”果品系列品牌,农产品加工与生产形成了产业链条,促进了产业化经营。


      3.走好生态路,实现由富变美。群众富了,生活好了,可碧水蓝天也少了。曾经促使前南峪集体经济迅速壮大的11家村办企业中,有化工企业1家、矿产企业4家,高能耗高污染成了制约前南峪生态发展之路的最大障碍。前南峪人清醒地认识到,经济沟是他们的根,要实现由富变美,必须坚定不移在生态经济上做文章,他们忍痛砍掉了村办污染企业,依托经济沟绿色资源和“抗大”红色资源,培育绿色观光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生态发展之路。投资500多万元改造升级了经济沟内基础设施,引植30多种国内外新品经济树种,建设了美国树莓、欧洲榛子等七大精品园区,修建了玫瑰园、栗树山庄等观光园。同时,兴建了抗大陈列馆,整修了抗大首长故居等。经济沟变成了天然氧吧和国家4A级景区,成为全国百家农业生态示范点,入选全国百家红色经典线路。每年吸引中外游客近40万人,旅游收入1356万元,其中门票收入860万元,带动食宿、交通、手工品等产业收入490余万元,形成了前南峪生态发展的又一重要支撑。